時間:2020-01-10| 作者:Admin
在5歲以下兒童中,由細菌病原體引起的許多死亡原因中,只有肺炎才能超過急性感染性腹瀉。發展中國家的新生兒經常腹瀉,導致高死亡率。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輪狀病毒,霍亂弧菌和志賀氏菌(Shigella)是每年造成150萬人死亡的主要傳染原。產腸毒素大腸桿菌是2歲以下嬰兒腹瀉的常見原因。流行病學數據表明,母乳喂養降低了總體腹瀉率和死亡率;然而,母乳提供保護的基本機制尚不清楚。
2020年1月8日,哈佛醫學院Dennis L. Kasper團隊(中山大學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趙文靜為第一作者)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Microbiota-targeted maternal antibodies protect neonates from enteric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當抗體通過胎盤或通過母乳傳遞時,可以保護缺乏產生IgG能力的新生小鼠,免受產腸毒素大腸桿菌的感染。
通過感染母源抗體充足或抗體不足的幼仔,研究人員發現,母乳來源的IgG對于預防由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誘導的粘膜疾病至關重要。IgG還提供針對大腸桿菌的全身感染的保護作用。微生物群在引發針對特定新生兒病原體的保護性抗體中的這種作用,代表了針對新生兒感染的重要宿主防御機制。
新生兒對微生物感染高度敏感,這不僅是因為其未成熟的免疫系統不具備產生適應性免疫效應物(如抗體)的能力,而且還因為它們缺乏可以獨立于宿主反應而拮抗病原體的多樣共生微生物。
新生兒通過胎盤和母乳獲得母體抗體;然而,在人類中,源自乳汁的抗體主要由分泌型IgA抗體控制,該抗體被認為通過毒素或粘附素中和和細菌凝集等機制在新生兒粘膜表面發揮保護功能。對各種病原性細菌和病毒感染(例如B組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流感病毒)的被動免疫可以通過母體定植或接種疫苗誘導的母體抗原特異性IgG抗體轉移至新生兒。
盡管母源抗體的好處已被廣泛接受,但很少有研究探討母源天然抗體(mNabs)(即未經已知暴露于病原體或通過免疫獲得的抗體)是否可以幫助新生兒防御病原體。雖然共生菌群可以塑造抗體庫,但如何誘導mNabs的多樣性或它們如何介導出生后對傳染病的保護尚不清楚。
在這里,研究人員顯示mNabs保護新生小鼠免受產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的全身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mNabs的誘導取決于懷孕的共生微生物群。同時一個單一的共生物種可以誘導交叉反應的mNabs,防止子代中的ETEC。除了通過胎盤獲取外,子代還可以通過新生兒Fc受體(FcRn)依賴性過程將攝取的IgG mNabs直接同化為血清??偠灾?,該研究結果提供了關于母鼠的共生微生物群如何通過母乳喂養如何驅動新生兒抗體依賴性免疫力的見解,并證明了母乳中的保護性IgG抗體可局部和全身起作用。